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再审指南

再审申请的期限是多久?——再审的法定时限详解:常规期限与特殊情况如何计算?

作者:李金风再审律师团队 发布时间:2025-09-11 00:00点击:

很多人知道再审的期限是6个月,但从哪一天开始计算,以及哪些特殊情形不受6个月期限限制等具体情况不熟悉,我们今天就全面阐述一下常规和特殊情形的各种申请期限。


一、常规申请期限:判决生效后六个月内

起始计算日期:从判决、裁定生效的那一天开始计算。

并不是案件终身的日期,也不是当事人拿到判决书,或知晓判决结果的日期。

对于绝大部分案件和当事人来说,一旦错过这个黄金时间窗口,想要申请再审难如登天。


二、特殊情形的期限规则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法院也清楚一些特殊情况,如果机械的按照6个月期限执行,会导致严重不公平不合理。

所以预留了几个后门:若存在以下法定特殊情形,申请期限“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该情形之日起6个月内计算,不受前述生效时间的限制:


三、不同案件的特殊情况

1、检查监督:

常规期限:两年,一旦错过期限,检察院将不再受理;

生效之日:原审判决、裁定生效之日起,如果是终身判决,一般以送达之日起满15日;如果是驳回再审的裁定,则是自裁定送达之日开始(实践中,存在一些争议,有些地方以裁定“作出之日”开始)。

 

2、刑事案件:

刑事案件的申诉期限跟民事案件有所不同,一般要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内提出,但如果有特殊理由,超过两年也可能受理。

 

3、调解书:

调解书的再审申请比较严格,不管什么情况,基本都要在生效后的六个月内提出,很少有例外。


四、律师建议

1、第一时间计算好再审的期限

如果准备申请再审,第一时间咨询律师,不管证据和其他材料是否收集齐全,要先让律师检查一遍,看属于常规6个月的通道,还是可以走特殊情形的特殊期限规则;不要自己瞎猜,一旦猜错,可能就是满盘皆输。

 

2、两手准备,提前规划好“检查监督”的路线图

如果六个月内,感觉常规路子走不通,要提前让律师评估一下“检查监督”的可行性,最好准备好预备方案,别把最后的机会也给错过了

 

3、期限不等人:

再审的申请期限是“不变时间”,一旦开始计时,不会因为你生病、出差等理由暂停止和延长,所以凡事都宜早不宜迟。


我们的经验:很多案件,尤其是重大复杂案件,因为牵扯因素较多,生机点反而比普通案件要多,这个生机也许不可思议,也许意料之外,但大都存在。

种种不可思议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把法律关系和事实关系分析到位不难破解,但困难在于思维固性以及法律认知不到位。


李金风律师,2000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部队复转军人,已有十余年执业经历。长期专注于处理各种重大复杂的再审及民商事案件。

办案不拘套路,善于突破思维局限、另辟蹊径挖掘出不易被察觉的切入点,常打硬仗,实战经验丰富。

作为外部顾问,时常为其他律师事务所的疑难案件团队提供法理分析与诉讼策略规划,多次给同行律师担任“火线支援”并成功翻盘。多起亿元级民商诉讼与高院再审改判案例。


若你正陷在法律难题里,别着急;

愿意的话,可跟我们谈一下具体情况 —— 说不定就能找到翻案破局的突破口。


李金风再审律师团队:

电话/微信:15300150035、18611686971

QQ号:3935343049


留言反馈

如有法律问题咨询,或者法律合作,欢迎联系